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八角茴香产地适宜性分析与数值区划
引用本文:林余霖,黄林芳,李 卿,王丽芝,谢彩香,索凤梅,孙 超,由金文,陆建伟.八角茴香产地适宜性分析与数值区划[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3):468-472.
作者姓名:林余霖  黄林芳  李 卿  王丽芝  谢彩香  索凤梅  孙 超  由金文  陆建伟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 恩施 44500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 北京 100026
基金项目:科学技术部“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9B02-1):道地药材生态适宜性分析技术研究及生产区划,负责人:陈士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基金(200707007):中药材多基源品种的质量等同性研究,负责人:陈士林。
摘    要: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Ⅱ》(TCMGIS-Ⅱ)获得八角茴香生态因子,以此为依据对八角茴香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分析获得了八角茴香道地产区主要生态因子:≥10℃积温6047.4~7998.6℃;1月均温11.5~13.6℃;1月最低气温7.2℃;7月均温24.4~28.4 ℃;7月最高气温32.8℃;年降水量1447~1608mm;年日照时数1499~1649h;相对湿度77.8%~80.7%;年均气温23.5~26.2℃;土壤以赤红壤为主。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最适宜区(相似系数95%~100%)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共198个县市,面积达164761.8km2;适宜区(相似系数90%~95%),面积达73195.8km2,其中云南省面积最大,为26278.6km2,其次为海南省(面积13644.5km2)。并对八角茴香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生产等级区划(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结论:利用TCMGIS-II技术对八角茴香的产地适宜性分析是对中药生产数值区划新的有益尝试,是将数值化定量评价引入整个传统植物区划研究领域的示范研究,为八角茴香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关 键 词:八角茴香  产地适宜性分析  数值区划  生态因子  TCMGIS-II
收稿时间:6/2/2010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10/6/12 0:00:00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Digital Regionalization for Illicium verum Hook. f.
Lin Yulin,Huang Linfang,Li Qing,Wang Lizhi,Xie Caixiang,Suo Fengmei,Sun Chao,You Jinwen and Lu Jianwei.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Digital Regionalization for Illicium verum Hook. f.[J].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0,12(3):468-472.
Authors:Lin Yulin  Huang Linfang  Li Qing  Wang Lizhi  Xie Caixiang  Suo Fengmei  Sun Chao  You Jinwen and Lu Jianwei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Institut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nshi 445000, China;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gy,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0026,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