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论灸法的“壮”“疮”与“效”
作者姓名:高兵  王茎  马强  曾永蕾  李凌基  朱梦  宫甜甜  朱玲
作者单位:1.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 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康复医学院);4.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574084);;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No.202004j07020045);
摘    要:灸法的核心是灸效,根据疾病情况不同选择足够的刺激量,决定灸法、灸时、穴位、艾炷大小等。古人以灸壮代灸量,“壮”本身含有“烧灼致创”之意,又有“灸疮必发”之说,说明刺激量导致的穴位“疮伤”是灸法取效的关键。通过对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隔物灸、实按灸、温和灸的使用特点、灸量范围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具体阐述灸法的“壮”“疮”与“效”的关系,发现灸法演变的总体趋势是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减少壮数以及“疮伤”。在研究灸法问题时,我们应当紧扣关键问题,立足于中医学说,顺应时代潮流,强调灸须足量,减“疮伤”增“疗效”,厘清灸法的量效关系,在传承灸法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提高灸法疗效。

关 键 词:灸法  灸壮  灸效  灸疮  辨证施量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