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巩膜形态及组织中HIF-1α、SOD、MDA水平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邓柔 张曦文 杨轲 路雪婧 |
| |
作者单位: |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邓柔(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曦文(2019级博士生),杨轲(2020级硕士研究生)];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中医药眼病防治与视功能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路雪婧)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174444); |
| |
摘 要: | 目的 探究针刺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巩膜组织形态特点及巩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普通级3周龄健康三色豚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24只)。用半透明气球作为眼罩分别固定于模型组和针刺组豚鼠右眼及头面部建立FDM模型,左眼充分暴露作自身对照;针刺组在豚鼠模型建立当天起,于每日相同时间对豚鼠进行针刺和电针干预治疗,空白组豚鼠不做任何干预。记录每组豚鼠造模前、造模后2周及4周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造模后4周处死豚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巩膜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豚鼠巩膜中HIF-1α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各组豚鼠巩膜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 造模后2周和4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针刺组豚鼠遮盖眼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豚鼠遮盖眼近视屈光度减小,眼轴增长明显减缓(均为P<0.05)。造模后4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巩膜厚度明显变薄,胶原纤维分布稀疏,有明显纤维空隙且排列不规则;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豚鼠巩膜层...
|
关 键 词: | 形觉剥夺性近视 豚鼠 针刺 巩膜 缺氧诱导因子1α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
| 点击此处可从《眼科新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眼科新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