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膏摩疗法对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姓名:钟伟兴  谌祖江  王宁  李俊桦  彭伟杰  古瑞宾  冯梓誉  李义凯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骨伤系,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正骨科,广州 510510
基金项目:李义凯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粤中医办函2023_108);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2022ZDZX3004);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SZZYSM202108013);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4A1515011263)
摘    要:目的 观察膏摩疗法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修复过程中炎症、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膏摩疗法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膏摩组(18只)、模型组(18只),膏摩组和模型组均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膏摩组和模型组按造模后时间分为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三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膏摩组于造模2 h后开始膏摩治疗,由专人在损伤局部涂抹消炎止痛膏,并运用食指摩法,推拿手法均匀和缓,每次5 min,每日2次(间隔12 h)。模型组和对照组不予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1、3、7天时间点取材,对各组大鼠进行腹主动脉采血后取损伤侧腓肠肌,检测和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CD34)染色,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HE染色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腓肠肌肌纤维均较对照组肿胀变形,崩塌溶解,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各时间点膏摩组较模型组恢复更佳,新生成肌细胞较多,炎症浸润减轻,形态更趋正常。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模型组与膏摩组各时间点较对照组的红色荧光(CD34)更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膏摩组各取材时间点则更明显。模型组和膏摩组各时间点的SOD和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第1天和第3天膏摩组的SOD含量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明显升高(Z1=-2.882,P1=0.004;Z3=-2.882,P3=0.004),第7天膏摩组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7=-1.992,P7=0.55);而膏摩组各时间点的MDA含量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Z1=-2.887,P1=0.004;Z3=-2.089,P3=0.037;Z7=-2.722,P7=0.006)。 结论 膏摩疗法可有效减轻骨骼肌损伤后的局部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损害,加快局部血管生成,进而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

关 键 词:膏摩疗法   骨骼肌钝挫伤   炎症   氧化应激   血管再生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