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监测的意义
引用本文:叶文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监测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92-93.
作者姓名:叶文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检验科,213002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部分凝血和抗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6项指标,分别对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24h内、3d、7d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再按伤情轻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伤后24h内与对照组相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组FBG及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8分组6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测定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关 键 词:颅脑损伤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血液凝固
文章编号:1672-9455(2008)02-92-02
收稿时间:2007-09-25
修稿时间:2007年9月25日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