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电针对帕金森病小鼠结肠核转录因子-κB/白细胞介素-6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引用本文:汪瑶,马骏,王彦春,关庆亚.电针对帕金森病小鼠结肠核转录因子-κB/白细胞介素-6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J].针刺研究,2022(5):449-454.
作者姓名:汪瑶  马骏  王彦春  关庆亚
作者单位:1.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3. 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中医药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0YFC0845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473788);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穴对帕金森病(PD)小鼠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结肠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鱼藤酮连续灌胃4周复制PD模型。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穴,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前后的行为学改变并评分;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自主运动总路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TH表达量;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NF-κB、IL-6、ZO-1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NF-κB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结肠IL-6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模型组、电针组以及治疗后模型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电针组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隐窝减少,肌层变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结肠组织表面绒毛较完整,杯状细胞、隐窝增...

关 键 词:帕金森病  酪氨酸羟化酶  紧密连接蛋白-1  核转录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