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7小鼠脊髓损伤区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变化 |
| |
作者姓名: | 邓诗源 王卓强 徐震 马超 |
| |
作者单位: | 1. 221000徐州,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100091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麻醉科 2. 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9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 目的探讨C57小鼠脊髓钳夹区IL-17表达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SCI)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IL-17中和抗体组。模型组制作小鼠脊髓钳夹模型,假手术组只剪开硬脊膜不伤及脊髓;IL-17中和抗体组在脊髓钳夹1 h即刻尾静脉给予IL-17中和抗体。小鼠后肢功能变化按Basso提出的小鼠后肢行为学评分(BMS)于1~7 d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损伤区IL-17 mRNA各时间点表达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脊髓损伤第7天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小鼠SCI后行为学显示,假手术组小鼠BMS在1~7 d均为9分;模型组小鼠BMS第1天为0分、第7天达2.9分;IL-17中和抗体组小鼠BMS第1天为0分、损伤第7天BMS评分达3.5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损伤区IL-17 mRNA的表达在损伤3 h升至最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后其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其他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第7天IL-17 mRNA的表达最低。HE染色结果显示,SCI后7 d,假手术组小鼠脊髓组织形态完整;模型组小鼠大量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大量细胞空泡状形成;中和抗体组小鼠部分神经元核固缩,有细胞空泡状形成,但部分细胞仍保持完整形态。结论 IL-17参与了SCI的继发性免疫炎症进程,可能是SCI治疗的干预靶点。
|
关 键 词: | 脊髓钳夹伤 Basso小鼠后肢的行为学评分 白细胞介素(IL)-17 IL-17中和抗体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