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大学生自杀死亡接触状况及其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效应
引用本文:赵久波,赵静波,肖蓉,杨雪岭,张小远.中国大学生自杀死亡接触状况及其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效应[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8):1111-1116.
作者姓名:赵久波  赵静波  肖蓉  杨雪岭  张小远
作者单位:赵久波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广东广州,510515); 赵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广东广州,510515); 肖蓉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广东广州,510515); 杨雪岭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广东广州,510515); 张小远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广东广州,51051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BAI77B01)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2GXM-000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7SJY004)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12ZY013)Supported,by,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Support,Project,of,China(项目编号:2009BAI77B01)
摘    要: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自杀死亡接触流行现况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检验自杀死亡接触史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编自杀死亡接触及基本情况问卷对全国6个地区的820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⑤中国大学生近亲自杀死亡史和熟人自杀死亡史的发生率分别为3.9%和11.8%;⑤有近亲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SBQ-R总分显著高于无近亲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得分(5.51±2.44 vs 4.68±2.11,P<0.01);有熟人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SBQ-R总分显著高于无熟人自杀死亡史大学生的得分(5.23±2.48 vs 4.64±2.07,P<0.01);具有自杀死亡接触史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率显著高于无相应经历者(P<0.05);⑤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与自杀风险呈显著正相关(0.11≤r≤0.26,P<0.01);⑤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死亡史交互项、生活事件×近亲自杀死亡史交互项对自杀风险的作用不显著(P>0.05),生活事件×熟人自杀死亡史交互项对自杀风险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生活事件水平且具有熟人自杀死亡史者自杀风险相对最高。结论中国大学生的自杀死亡接触史、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关系密切,有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史、生活事件水平越高,自杀风险越大;熟人自杀死亡史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

关 键 词:大学生  自杀接触  近亲自杀史  熟人自杀史  生活事件  自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