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影响干扰素超诱导的某些因素的研究
引用本文:吴淑华,李玉英,侯云德,彭金枝,张秀珍,张丽兰,刘小蕊,史连永.关于影响干扰素超诱导的某些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79(1).
作者姓名:吴淑华  李玉英  侯云德  彭金枝  张秀珍  张丽兰  刘小蕊  史连永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北京 (吴淑华,李玉英,侯云德,彭金枝,张秀珍,张丽兰,刘小蕊),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北京(史连永)
摘    要:本文在人二倍体细胞培养上就影响干扰素超诱导的某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肌皮二倍体细胞株的干扰素超诱导能力高于人肺二倍体细胞株。黄芪处理细胞在超诱导系统中可以生产较高量的干扰素。聚I:C和环已亚胺能在超诱导的整个过程持续存在,但放线菌素D和光辉霉素则在超诱导终止前作用1小时最适宜。光辉霉素与放线菌素D有相似的干扰素超诱导作用。聚I:C与环已亚胺的适宜作用时间为7~9小时。在适宜条件下,干扰素的产量在超诱导系统中比单诱导增加170~248倍。本研究可为大量生产纤维细胞干扰素及提取干扰素mRNA提供依据,并为阐明干扰素超诱导机理提供基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