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菌群的脾虚证研究述评 |
| |
作者姓名: | 张坤漓 吕咪 胡佳艳 余文熙 乔希筠 王昱茜 王凤云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2174363):基于Trp-Kyn-AhR途径研究痛泻要方对IBS-D肠黏膜Th17/Treg失衡的调控作用,负责人:王凤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2374434):从色氨酸代谢AhR活化ILC3s/IL-22途径探讨葛根芩连加味方对UC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负责人:王凤云; |
| |
摘 要: | 人的胃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储菌库,定居着一个十分复杂和活跃的微生物群落,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保持着动态平衡。脾虚证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经典证型,大量研究表明,脾虚证与肠道微生物关系密切,肠道菌群的平衡是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肠道菌群失调则会出现一系列脾虚的表现。此外,肠道菌群是健脾中药多糖成分代谢、发挥疗效的重要介质,而健脾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发挥治疗作用。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脾虚证在生理、病理以及健脾中药药效发挥上的关联,立足于肠道菌群研究脾虚证,旨在为揭示中医脾虚证的内涵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
|
关 键 词: | 脾虚证 肠道菌群 多糖 中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