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CT/MRI融合建立的Kambin三角三维模型与标本测量的对比研究
引用本文:王 敏,赵庆豪,苏志海,黎庆初,丁自海,吕 海.基于CT/MRI融合建立的Kambin三角三维模型与标本测量的对比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1):67-73.
作者姓名:王 敏  赵庆豪  苏志海  黎庆初  丁自海  吕 海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二区 510000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二区 510000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二区 510000 广州市
摘    要:目的:对比基于CT/MRI融合图像建立的Kambin三角三维(3D)模型与标本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0例新鲜成人腰椎标本,女6具,男4具,年龄39~76岁,平均59.5±13.0岁。先进行3D模型数据测量:将标本分别进行CT和MRI扫描,获取腰椎标本的CT及MRI影像数据并对腰椎Kambin三角行3D融合重建,在3D模型上测量腰椎神经根出口处直径(d)、神经节最大直径(D)、神经根与硬脊膜之间的夹角(A)、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外侧缘点与神经根发出点之间的距离(l1)以及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外侧缘点与硬脊膜的水平距离(l2)。再进行解剖数据测量:暴露硬脊膜和神经根,且在神经根和椎体之间留有少量软组织以确保神经根和椎体之间的解剖关系,用游标卡尺以及量角器测量与3D模型相同的测量参数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对标本测量数据与Kambin三角模型测量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基于CT/MRI融合图像建立的Kamin三角三维模型可清晰展现行走神经根与椎间孔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两组间各测量指标(d、D、A、l1、l2)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1±0.24mm、0.43±0.22mm、3.54°±1.72°、1.56±0.81mm和1.56±1.03mm;两组各测量指标的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1.03,P=0.31),D(t=-1.26,P=0.21),A(t=-1.54,P=0.13),l1(t=-1.26,P=0.50)和l2(t=-1.22,P=0.23)];两组各测量指标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表明了标本测量数据与Kambin三角模型测量数据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d (r=0.87),D (r=0.92),A(r=0.87),l1(r=0.98),l2(r=0.97);Bland-Altman图显示代表差值的点几乎在差值平均线附近波动,几乎所有的差值点都落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结论:基于CT/MRI图像融合的3D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展现出腰椎Kambin三角内行走神经根与椎间孔区域的空间关系,对经皮椎间孔镜的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可靠依据,有助于外科医生减少术中对行走神经根的损伤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实现精准、微创和个体化治疗。

关 键 词:三维重建  解剖  个体化治疗  Kambin三角
收稿时间:2018/6/13 0:00:00
修稿时间:2018/12/7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