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韩红  邹萍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摘    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 )是一种严重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症.它以体内血小板聚集、显著的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碎片为特征.Moschcowitz 于1924年报道了首例患者.1958年Amorosi和Vltman总结了该病临床的五大特征,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以及肾脏损害,并称为TTP五联征,仅有前三大特征的称为三联征.多数TTP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治疗死亡率高达90%.TTP的年发病率原来为1/100万,近期呈上升趋势,大约在2~8/100万,女性稍多,且好发于育龄期.现就TTP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关 键 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文章编号:1001-9057(2007)02-0142-03
修稿时间:2006-06-0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