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祖国医学对阴黄的认识可上溯到隋代。《诸病源候论》首先提出阴黄概念,但隋代之“阴黄”属热毒之范畴,与后世学者所论不同,故而渐被扬弃。历代医家不断研究阴黄,汉代张仲景对阴黄的辨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宋代韩祗和、元代罗天益则有专篇著述,近代诸多学者又有发挥与创见。然现代阴黄之定义比典籍所述之内涵狭窄得多,与前人对阴黄的理解差异甚著。按中医理论定义规则,阳黄属实属热,阴黄应属虚属寒;而现在将阴黄定义为脾虚与寒湿,除此之外的证型必然会游离于黄疸概念之外,显然此种定义法存在缺陷,其辨证思维自然会受到影响与掣肘,故阴黄之概念需要充实与完善,阴黄之辨证亦有待发展与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