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电针刺激干预脊髓损伤大鼠c-fos基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
引用本文:马睿杰,滕秀英,张力,高维滨. 电针刺激干预脊髓损伤大鼠c-fos基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33): 102-104
作者姓名:马睿杰  滕秀英  张力  高维滨
作者单位:[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一病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1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康复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4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GB01C127-03).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参与脊髓损伤过程的c-fos基因及脑源件神经营养因子不同时间点mRNA阳性细胞数的结果观察,探讨电针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并以地塞米松做标准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以72只Wistar大鼠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12只)、电针组(24只)、地塞米松组(24只)及假手术组(12只)。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其余3组用改良的Allen’s撞击法致大鼠T10脊髓损伤。电针组将大鼠置于特制治疗台上,建立四肢固定状态下的大鼠电针模型。在距损伤处上下端两个椎体的棘突间隙距中线旁开3.0~4.0mm处取穴,用30号1寸毫针垂直刺入4.0~5.0mm,使针尖触及椎板,正、负极导线分别夹在头、尾两侧的毫针针柄上(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30min进行夹脊电针连续脉冲电流,频率1Hz,电压0.5V,输出强度是以背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度。6h后进行第2次治疗,以后1次/d,20min/次。地塞米松组于造模成功后5min开始皮下给予地塞米松5mg/kg治疗。模型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及Motic Imnages Advanced 3.0图像定最分析法观察脊髓损伤后1,3,7,14d时各组c-fos基因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72只Wistar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c-fos基因mRNA的表达:在脊髓损伤后1d时地塞米松组和电针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57.8&;#177;6.4,65.4&;#177;59,81.6&;#177;4.2,P〈0.05);14d时地塞米松组和电针组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68.2&;#177;4.5,73.3&;#177;7.0,61.4&;#177;5.4,P〈0.05),而电针组的表达又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②脑源性神经营养冈子mRNA的表达:有逐渐增高趋势,电针组、地塞米松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在7d和14d时电针组表达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141.1&;#177;10.3,107.4&;#177;8.3;103.0&;#177;9.3,782&;#177;7.9,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c-fos基因mRNA表达增强,后期表达减弱。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不断增加。说明电针组干预早期能抑制c-fos基因mRNA表达,后期町升高其表达,减少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并能上调腩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促进脊髓神经的再生及修复,电针组丁预后1周和2周时表现出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组。

关 键 词:脊髓损伤 电针 基因 c-fos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收稿时间:2005-01-21
修稿时间:2005-03-08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expressions of c-fos gene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RNA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in rat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