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Walker-256肝微小转移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影像学的初步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琦 时高峰 彰俊杰 杜煜 王亚宁 李月考 杨丽 刘辉 张金香 |
| |
作者单位: |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室,河北,石家庄,050011 |
| |
基金项目: | 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05276101D-67)。 |
| |
摘 要: |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鼠Walker-256肝微小转移癌模型并探讨其病理学和影像学特点。方法SD大鼠30只经脾脏注入Walker-256瘤细胞建立大鼠微小肝转移癌模型。在接种瘤细胞第9天行CT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病理学用HE染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及血管化程度。结果SD大鼠30只中有2只麻醉意外死亡,剩余大鼠中随机选取22只处死,有19只肝脏内找到转移灶。转移灶的直径在0.5~6.6mm。转移的成功率为86.4%。CT常规扫描方法对直径小于5mm的转移灶检出率不足10%。病理学病灶符合癌肉瘤的特点。肿瘤内均有VEGF的表达,但程度不同;MVD的数量与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经脾脏注入Walker-256癌肉瘤细胞建立大鼠肝转移癌模型的方法简便易行,成瘤率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微小转移癌灶内有新血管生成,适合影像学功能成像技术与肿瘤血管化程度的对照研究。
|
关 键 词: | 肝肿瘤 动物模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生成 |
文章编号: | 1003-3289(2006)04-0541-04 |
收稿时间: | 2005-09-08 |
修稿时间: | 2006-01-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