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干扰效应
引用本文:张学民,李永娜,何莉,舒华,高原.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干扰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4):155-157.
作者姓名:张学民  李永娜  何莉  舒华  高原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100875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Georgia,GA, US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60033020);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5规划建设项目资助(jd10027541)
摘    要:背景:由于在研究技术、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等方面的困难,视觉动态信息加工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实际生活中,视觉接受的大部分信息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对动态视觉信息加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视觉信息加工机制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对实际工作与生活中自然、高效的人机界面的设计以及特殊专业领域的人员选拔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目的:通过注意追踪的研究范式考察了分心刺激的数量、颜色和形状特征变化对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影响.设计:采用2&;#215;3&;#215;2的被试内设计,被试为在读本科生.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象:实验于2003-04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室完成.选择北京师范大学24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1名,女生13名,年龄17~25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颜色知觉正常.方法:①实验仪器为PIV2.0计算机,显示器为Founder17英寸平面显示器.实验采用多目标追踪实验程序,被试通过键盘进行反应实验材料为“日”字形的字符.“日”字的数量分别是5和9及13个.不同数量的“日”字经过3 s的随机运动,最后变成字母H和P及.实验采用的3个自变量分别是:分心物的数量(2,6和10个3个水平),分心物与目标的颜色(一致和不一致两个水平),分心物和目标的形状变化(变化一致P/P或q/q,变化不一致H/P或H/q).②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采用三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及配对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被试者按键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被试24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三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分心物数量变化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F1(1,22)=6.040,P<0.05],当目标与分心物形状不一致/颜色一致时,分心物数量变化对目标识别速度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F(1,23)=9.965,P<0.01].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分心物从2个增加到10个时的结果差异显著(RT10-RT2=109 m,P<0.01;RT10-RT6=69 m,P<0.05,单侧检验),这也表明分心物数量增加对目标识别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效应.②当分心物为2和10个时,无论颜色一致与否,被试对目标识别的反应速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分心物数量很少和很多时对目标注意追踪与识别的影响不明显;而当分心物数量为6个时,无论目标与分心物颜色是否一致,被试对与分心物形状不一致的目标的反应速度均显著快于形状一致的情况(T颜色一致=1.926;T颜色不一致=2.044,<0.05,单侧检验),这说明在分心物为6个时,分心物形状特征对目标识别造成了显著的干扰效应.颜色一致性主效应不显著.这说明在分心物颜色变化对目标识别没有显著干扰效应.结论:①分心物数量增加及其形状与目标的一致性对被试追踪和识别目标产生了一定影响.当目标与分心物形状和颜色均不一致时,分心物没有表现出干扰效应.②当目标与分心物空间特征(形状)一致时,无论颜色一致与否,分心物没有对目标追踪和识别造成干扰效应.③目标与分心物形状不一致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干扰效应;但颜色一致时对目标识别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 键 词:心理学  注意力  学生/心理学
文章编号:1671-5926(2005)44-0155-03
收稿时间:2005-04-08
修稿时间:2005-07-04

Distractive effect in multiple-object tracking task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