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Authors: &#x;    &#x;   &#x;  &#x;    »  &#x; &#x;ï  &#x;    ¬
Abstract: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首次翻修手术的235例患者,采集患者人口学信息、ACL首次翻修重建信息(移植物断裂时间、失效原因、翻修重建时间、手术技术、合并损伤及处理方式)和初次ACL重建手术时的信息(初次断裂时间、受伤原因、受伤机制、初次重建时间、手术技术、合并损伤及处理方式)。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2年以上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Tegner活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翻修术后同侧膝关节和对侧膝关节损伤和手术情况。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按排除标准实际随访纳入166例(70.63%),平均随访时间(4.44±2.40)年(2.03~14.63年)。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水平评分、IKDC主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分别从70.51±21.25、3.39±1.77、63.78±15.04提高至术后88.64±14.36、4.67±1.739和80.23±13.31(P<0.05)。3例患者(1.81%)翻修术后出现感染,39例(23.49%)患者在随访期内同侧和对侧膝关节再次接受手术(41例次)。与运动损伤导致的移植物失效相比,因生活意外或初次重建手术技术原因导致翻修的患者术后评分显著偏低(P<0.05):Lysholm评分分别低9.90(95%CI:1.49~18.31)、8.53(95%CI:1.31~15.75),IKDC分别低10.35(95%CI:0.17~20.54)和9.39(95%CI:1.03~17.74),Tegner活动水平评分分别低1.41(95%CI:0.10~2.72)和1.28(95%CI:0.14~2.43)。经胫骨骨道钻取股骨骨道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较经前内入路患者低11.18(95%CI:4.73~17.63, P=0.001)。术中同期进行内侧半月板缝合的患者术后IKDC评分较无半月板合并损伤患者高11.06(95%CI:1.21~20.92, P=0.029)。其他预后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L翻修术可提高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与生活意外或初次重建手术技术原因导致的翻修相比,运动损伤导致移植物失效的患者术后疗效恢复更好。内侧半月板缝合和经前内入路钻取股骨骨道对ACL翻修术后的临床功能在统计学上体现出保护作用。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