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证治探讨 |
| |
作者姓名: | 秦绍林 |
| |
作者单位: | 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
| |
摘 要: | 近期通过对《伤寒论》的学习 ,本人对五苓散证的定位及其功用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伤寒论》中五苓散证并非都是蓄水证 ,缺水证占大部分 ;五苓散蓄水证的蓄水部位应在胃而不是在膀胱。下面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阐述如下。《伤寒论》首次出现五苓散在第 71条 :“太阳病 ,发汗后 ,大汗出 ,胃中干 ,烦躁不得眠 ,欲得饮水者 ,少少与饮之 ,令胃气合则愈。若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 ,五苓散主之。”习惯认为 ,此条五苓散证病机为 :表证未解 ,同时邪气入里 ,邪与水结在下焦成蓄水证。如此解释不免让人产生如下几个疑点 :(1)如为蓄水…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五苓散 蓄水证 病机 治疗原则 药物组成 中医学 |
文章编号: | 1006-3250(2003)02-0011-03 |
修稿时间: | 2002-05-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