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
| |
作者姓名: | 卢水华 王琳 肖和平 |
| |
作者单位: | 1.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08 2. 解放军第85医院,上海,200235 3.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433 |
| |
摘 要: | [摘要]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10%。肝损害频率高的药物有利福平、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氨硫脲、对氨基水杨酸等;导致肝损害频率低的药物有异烟肼;基本不发生肝损害的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紫霉素、乙胺丁醇、环丝氨酸。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关键的是停用并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早期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加强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密切检测肝功能等指标。应尽快确立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识别、诊断标准、分型标准及治疗规范。
|
关 键 词: |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药物性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医药导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医药导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