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手术次序全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姓名:段小锋  黄勇  丰瑞兵  胡昊  吴刚  黄一拯  李超  张海涛  严雪黎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骨伤诊疗中心脊柱外科 430074 武汉市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2CFD147)
摘    要:【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次序全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全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的64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资料,男29例,女35例,年龄40~79岁(59.7±13.5岁);病程1~10年(3.1±1.6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0~31kg/m2(25.3±3.1kg/m2);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2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退变性椎管狭窄21例,退变性椎管狭窄伴腰椎不稳18例,退变性侧凸伴椎管狭窄5例;单节段病变59例,双节段病变5例。其中38例采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定位标记-置入导丝-内镜下减压植骨融合-经皮置钉的手术顺序(A组);26例采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定位标记-内镜下减压植骨融合-置入导丝-经皮置钉的手术顺序(B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程和病变节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按Gertzbein-Robbins等的标准评估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术前和术后1年时随访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前凸角,观察术后1年时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有统计学差异(A组189.6±35.4min、13.1±3.5次,B组210.4±33.5min、15.9±5.4次,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57.5±16.3ml、110.8±55.0ml、2.0±1.2d、7.3±1.2d和7.89%;B组60.4±18.8ml、119.8±49.0ml、2.2±0.9d、7.4±2.2d和19.23%)(P>0.05)。A组置钉优良率(91.8%)优于B组(77.8%)(P<0.05)。两组术后1年时的VAS评分(A组1.9±1.0分,B组1.8±1.0分)、ODI[A组(27.6±7.2)%,B组(26.8±6.7)%]与术前VAS评分(A组6.7±1.5分,B组6.4±1.6分)、ODI[A组(72.4±11.2.2)%,B组(73.5±13.6)%]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的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前凸角(A组36.2°±6.5°、15.8±2.4mm、11.4°±1.4°;B组32.9°±6.5°、15.3±2.0mm、11.2°±1.1°)与术前(A组21.6°±6.5°、12.6±2.0mm、8.5°±1.9°;B组22.2°±7.7°、12.3±2.0mm、8.0°±1.9°)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两种手术顺序全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确切可行,但采用C型臂辅助下定位标记-置入导丝-内镜下减压植骨融合-经皮置钉的顺序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置钉优良率更高。

关 键 词:腰椎退变性疾病  脊柱内镜  腰椎融合术  手术顺序
收稿时间:2022-11-13
修稿时间:2023-05-18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