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改良大鼠挫伤型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与评估
作者姓名:陈业煌  陈恺钦  薛亮  吴箭午  黄预备  魏梁锋  曾炳香  王守森
作者单位:350025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
摘    要:目的利用新型脊髓损伤(SCI)打击器制备大鼠挫伤型SCI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为探究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发生机制及早期干预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trol组(对照组,20只)、Sham组(假手术组,40只)及SCI组(40只)。SCI组大鼠暴露T10节段并采用改进型Allen's法制备SCI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T10节段但不实施脊髓撞击,Control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使用开放场地实验(BBB评分)评估伤前1 d及伤后1、3、7、14、21、28 d大鼠的运动功能。于伤前1 d及伤后14、21、28 d测定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SCI模型是否构建成功。 结果(1)3组大鼠伤后1、3、7、14、21、28 d的BBB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CI组的BBB评分均低于Control组和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伤后1 d的BBB评分均为0分,伤后3、7、14、21、28 d呈上升趋势,且任意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大鼠伤前1 d后肢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21、28 d后肢MW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CI组大鼠后肢MWT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和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大鼠伤前1 d及伤后14、21、28 d时的后肢MWT呈现先下降后回升趋势,伤后21和28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后肢MW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伤后14 d,HE染色可见脊髓胶质细胞大量浸润;伤后21 d胶质细胞大量分化增生;伤后28 d大量胶质纤维生成。 结论利用新型打击器建立的挫伤型SCI模型,具有数字化、稳定、标准化、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为SCI后NP形成的病理学机制及靶向药物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模型。

关 键 词:挫伤型脊髓损伤  改良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机械缩足阈值  
收稿时间:2022-11-09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