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李贞元  郏继航  朱渝  廖琼  万朝敏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2018ZX10103001);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20YFS0042)
摘    要:目的 分析儿童初诊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及该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初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包括结核性脑膜脑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患儿94例,结核性脑膜炎80例(85.1%),结核性脑膜脑炎14例(14.9%)。其中确诊病例1例(1.1%),高度疑似病例76例(80.8%),疑似病例17例(18.1%)。TBM的第Ⅰ期、Ⅱ期、Ⅲ期的病例分别为28例(298%)、32例(34.0%)、34例(36.2%)。根据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PCPC)进行评分后,预后良好(PCPC评分≤3分)的病例为59例(62.8%),预后不良(PCPC评分>3分)的病例为35例(37.2%),其中死亡病例为3例(3.2%),均来自于TBM的第Ⅲ期。单因素分析显示抽搐、意识改变、外周神经功能受损、脑膜刺激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颅神经损害、脑脊液糖含量下降、脑积水、合并颅外结核、入院时GCS评分低、入院时TBM的分期晚与患儿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BM的第Ⅲ期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TBM预后不良的比例较高,采用新型检验技术及对合并颅外结核患者积极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对怀疑诊断为TBM且病情进展快的儿童积极进行经验性抗结核治疗有助于早期治疗。TBM的第Ⅲ期为预后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疾病预后。

关 键 词: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脑炎  临床特征  儿童  预后
点击此处可从《西部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部医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