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分析与致伤机制探讨
引用本文:王恩波,郑振耀,吴健华,林子平,谢永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分析与致伤机制探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1):51-54.
作者姓名:王恩波  郑振耀  吴健华  林子平  谢永廉
作者单位:1. 110004,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小儿骨科
2.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
摘    要:目的 通过对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致伤机制中的生物力学因素。方法 收集威尔士亲王医院骨科1997年8月至2002年10月间三平面骨折患儿临床资料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为12~16岁,左侧11例,右侧6例,依据不同分型方法进行分类。回顾伤足损伤时的姿态,并通过三维CT观察远端骨折片的移位情况。结果 外侧型、二部分型、Ⅰ型分别占100%、88.2%、70.6%;伤足损伤时含有内翻、跖屈因素的分别占82.3%、47.1%;远端骨折片的移位情况中有外旋、内翻、跖屈表现的分别占100%、50.0%、71.4%。结论 ①外侧型,二部分型、Ⅰ型是较为常见的三平面骨折形式;②踝关节过度内翻、跖屈以及近端外旋可能为导致三平面骨折的主要因素:③提出“三平面复位”慨念试行闭合复位。

关 键 词: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  致伤机制  青少年  生物力学  临床分型  三维重建

Injury mechanism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triplane fracture of the distal tibia in adolescence
Abstract:
Keywords:Tibial fractures  Classification  Injury mechanism  Closed reduction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