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病理观察及相关基因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邵国艳 冯洁 柏熊 赵莹 刘大海 高捷 谢建云 高诚 胡建华 |
| |
作者单位: | 复旦大学,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上海实验动物监督检验站,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上海市实验动物监督检验站,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上海市实验动物监督检验站,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上海市实验动物监督检验站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11140902801) |
| |
摘 要: | 目的 研究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肺组织病理改变及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00条/只),取对照组东方田鼠和感染血吸虫后第6、10、15、20、30天肺、肝组织样品,HE染色后进行病理观察,并提取肺和肝总RNA,对Lyz、RT1-Db1、Cd74、C1qa、Thra、Igf1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其在肝脏和肺脏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 东方田鼠感染血吸虫后6-10天,肺部有大量出血点,肝细胞空泡变性,肝窦高度扩张,肺和肝组织内血管周围及管腔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至第20天逐渐恢复。从感染后第6天开始,Lyz、RT1-Db1、Cd74基因在肺和肝内表达均明显上调,在第20天后逐渐恢复,C1qa基因在肺内表达上调,Thra基因在肺内表达下调,Igf1基因肝内表达下调。结论 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的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基因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关 键 词: | 东方田鼠 日本血吸虫 病理 基因表达差异 |
收稿时间: | 2012-11-06 |
修稿时间: | 2012-11-20 |
|
| 点击此处可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