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的建立
引用本文:苏平,卢昌均,赵连旭,李艳华,管利东,王韫芳,陆兵勋,裴雪涛,王之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的建立[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14-17,I0003.
作者姓名:苏平  卢昌均  赵连旭  李艳华  管利东  王韫芳  陆兵勋  裴雪涛  王之剑
作者单位:[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广东省广州市510515 [2]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北京市100850 [3]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生,北京市100850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05AA219010):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基金资助项目(2001CB509906);北京市科委(H020220010190)
摘    要:目的:建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人类骨髓细胞来源于解放军三О七医院骨髓移植治疗的6名健康成年骨髓供者,男3名,女3名,年龄25-45岁。常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CD44、CD45,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特性,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表达,细胞培养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以及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DNA。结果:①人工分离培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呈长梭型或长多边形,从P0至P20基本保持一致,P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表面标志CD44,不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②反转录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效率约为10%,修饰后形成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始终保持一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几乎完全一样,生长速率与未经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本相同,培养10代后细胞停止分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率超过98%,培养72h后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较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约20000倍。③PCR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条带。结论: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基因修饰得到了稳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以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为载体的种子细胞。

关 键 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细胞  干细胞  生物,基因修饰
文章编号:1671-5926(2006)45-0014-04
收稿时间:2006-05-13
修稿时间:2006-06-27

Establishment of the definite cell line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ene-modified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u Ping, Lu Chang-jun, Zhao Lian-xu, Li Yan-hua, Guan Li-dong, Wang Yun-fang, Lu Bing-xun, Pei Xue-tao.Establishment of the definite cell line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ene-modified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6,10(45):14-17,I0003.
Authors:Su Ping  Lu Chang-jun  Zhao Lian-xu  Li Yan-hua  Guan Li-dong  Wang Yun-fang  Lu Bing-xun  Pei Xue-tao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