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电凝综合征(PEECS)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ESD围手术期处理提供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12例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病人。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病变大小、位置和起源等因素与PEECS的关系。结果 28例(6.8%)病人并发结直肠ESD术后PEECS。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肿瘤起源是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0 mm vs. ≥20 mm)、肿瘤位置(结肠 vs. 直肠)和肿瘤起源(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vs. 固有肌层)为PEE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直径≥20 mm、肿瘤位于结肠和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是ESD切除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术后病人并发PEEC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术后应予严密观察和谨慎的围手术期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