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动灸手法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热敏灸感激发效率与灸疗的差异性,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纳入90例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回旋灸组(30例)、雀啄灸组(30例)和循经往返灸组(30例)。受试者均以印堂、神庭、迎香、肺俞等穴位为高发穴区探寻部位,分别予以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为探查方式,确定热敏灸穴位后进行系统治疗,每日1次,10次一疗程,共2个疗程。评价各组患者的灸感情况(灸感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灸感类型构成),比较各组患者治AR症状体征评分、鼻结膜炎生存(RQLQ)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雀啄灸组的灸感出现时间较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更早(P<0.05),灸感持续时间更长(P<0.05);三组灸感类型没有差异(P>0.05);雀啄灸组RQLQ评分、AR症状体征评分更低(P<0.05),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没有差异(P>0.05);回旋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愈显率为93.33%,循经往返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的愈显率高于回旋灸组、循经往返灸组(P<0.05)。结论:在以热敏灸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