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在评估乳腺癌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择安阳市肿瘤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观察,采用超声检查患者腋窝淋巴结,整理影像学表现,将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结合影像学结果整理患者的皮质形态与血流信号的表现情况。结果 超声影像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后,前哨淋巴结异常,但大小与结构未发生显著改变,皮质局限性突起、偏心性增厚或皮质弥漫性增厚(>3 mm);随疾病进展,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长短径比值<2;肿瘤细胞在破坏淋巴结后,影像学下淋巴结门强回声消失或偏移;血流信号杂乱且阻力升高。经病理诊断,100例患者中已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47例(转移组),未发生转移的患者为53例(未转移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03%(43/47)。转移组患者乳腺皮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偏心增厚型(61.70%)、向心增厚型(23.40%)、狭窄型(14.89%);未转移组患者的乳腺皮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向心增厚型(26.42%)、狭窄型(73.58%),组间狭窄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血流分布状态表现为混合型、周边型、散在型、淋巴门型,分别为8.51%、53.19%、25.53%、12.77%;未转移组的血流分布状态表现为混合型、周边型、散在型、淋巴门型,分别为5.66%、5.66%、13.21%、75.47%,组间周边型、淋巴门型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且能够结合超声诊断的影像学结果对患者的皮质形态以及血流状态作出明确,对帮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病灶位置,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