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运动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晶,曾明,金敏敏,杨美霞,崔尧,朱美红,施明,李亮,顾旭东.运动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17,39(7):503-506.
作者姓名:王晶  曾明  金敏敏  杨美霞  崔尧  朱美红  施明  李亮  顾旭东
作者单位:314000 嘉兴,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王晶、曾明、金敏敏、杨美霞、崔尧、朱美红、施明、李亮、顾旭东);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理疗科(崔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1504);浙江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LY12H17004);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AY21031-9)
摘    要:目的 观察运动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观察疗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40.23±8.28)分]、WMFT评分[(54.95±8.46)分]、MBI评分[(74.29±10.9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 键 词:运动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

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 improves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
Abstract:
Keywords: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    Mirror neurons    Cerebral infarction    Upper-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