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用药规律
作者姓名:王凯宁  蔡生兴  周佩  张慧丰  赵玉凤  高宏杰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所
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3503):病案首页数据采集与中医医疗质量评价系统的创新研究,负责人:赵玉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1674101):基于多示例多标记学习发现艾滋病方证效动态靶关系方法的研究,负责人:赵玉凤;补充立项部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Z0688):真实世界中医临床大数据方法学研究,负责人:赵玉凤。
摘    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用药规律及特色,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些新思路,同时也为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①采用Excel表格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处方数据中的中药、药味类别、性味、归经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②采用数据挖掘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③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对频次最高的30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436个病例,处方436首,共有中药279味,所有中药使用频次共计5527次,其中白术、甘草、茯苓、党参、山药使用次数最多,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见,药味以甘、辛为主,药性以温/微温、平居多,药物归经以脾经最多,其次是心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5种关联强度高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5类。结论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且多与药味甘、辛,药性温/微温、平,归脾经的药物进行搭配使用,其中茯苓-白术为最常用的药对,以新组方规律来看,更侧重于消积化滞、补气益血、滋阴生津。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遣方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 键 词:艾滋病相关性腹泻  中医药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收稿时间:2021-08-19
修稿时间:2023-01-30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