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血浊与湿、痰饮、瘀、毒之间的病机关系探讨
引用本文:庄慧魁,王栋先,王新陆.血浊与湿、痰饮、瘀、毒之间的病机关系探讨[J].天津中医药,2020,37(8):844-848.
作者姓名:庄慧魁  王栋先  王新陆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济南 250001;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011
基金项目:王新陆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鲁财社指[2018]52号);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015)。
摘    要:血浊理论由王新陆教授于《脑血辨证》中首先提出,其目的是对无症(证)可辨但临床检查又出现异常的某些疾病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是王新陆教授从医50年来对疾病谱系变化后的中医临床诊疗所提出的全新辨证方法,真正体现了治疗重心的前移,为无症状性疾病及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系统辨证治疗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机体在健康受到威胁、疾病处在量变阶段即可有效遏制,从而减少终末事件的发生。血浊与饮邪、湿邪、痰邪、毒邪等病机证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确血浊的内涵与外延对预防现代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脑血辨证  血浊  湿  痰饮  瘀血    病机分析
收稿时间:2020/4/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天津中医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津中医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