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促微循环镇痛机制研究与思考 |
| |
作者姓名: | 黄仕荣 |
| |
作者单位: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上海,210021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 |
摘 要: | 传统针灸学认为,针刺治疗的临床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镇痛作用;二是补虚泻实,调节平衡——调整作用;三是扶助正气,祛除病邪——免疫作用。其中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历史悠久,至今临床运用普遍。关于针刺促循环镇痛作用早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就有明确记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由此说明气血不调是导致多种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故针刺以调气为主,使气行则血行,血液循环畅通,其疼痛自然消失。明代针灸学家高武在《针灸聚英》中亦云:“苍龙摆尾气交流,血气奋飞遍体周。任君疼痛诸般疾,一插…
|
关 键 词: | 针刺镇痛 微循环 微血管自律运动 血流动力学 |
文章编号: | 1005-5304(2006)02-0097-03 |
收稿时间: | 2005-08-04 |
修稿时间: | 2005-08-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