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Ⅱ类患者平面倾斜度的锥形束CT转化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张天禛 郑新宇 张伟 贺紫荆 王灵芝 任大鹏 袁晓 |
| |
作者单位: | 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山东 青岛266000; 2.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学2019级研究生,山东 青岛 266003 |
| |
基金项目: | 细胞质膜钙泵(PMCA1)与钙网蛋白(CRT)正反馈调控介导持续功能矫形力 诱发成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
| |
摘 要: | ![]()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转化侧位片探究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类错患者的前牙、后牙及上颌平面倾斜度特点,比较其与正常患者的差异,为矫正安氏Ⅱ类错提供治疗思路和策略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123例正畸患者CBCT头颅造影(CCB)为研究对象,其中89例成年安氏Ⅱ类患者作为实验组,34例为对照组,利用CBCT三维影像转化得到矫正前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测量,根据FH平面与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FH-MP)及SN平面与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SN-MP),将患者分为3个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实验组。选取34例安氏Ⅰ类均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测量指标的数据差异。 结果 Ⅱ类高角组前牙平面倾斜度为(14.73±3.76)°,后牙平面倾斜度为(21.42±5.77)°,两者均较Ⅱ类均角组及低角组更大(P<0.05),与对照组前牙及后牙平面之间同样有明显差异(P<0.05)。上颌第二磨牙的高度从低角组到高角组依次减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 结论 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类错具有不同的平面倾斜度特征。Ⅱ类高角组前牙及后牙平面较均角组、低角组及对照组陡。其中后牙平面倾斜度的差异主要由上颌第二磨牙的垂直高度不同造成。
|
关 键 词: | 三维头影测量 安氏Ⅱ类错 平面倾斜度 前后平面 垂直骨面型 锥形束CT 人 |
收稿时间: | 2021-04-12 |
修稿时间: | 2021-05-09 |
|
| 点击此处可从《解剖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解剖学报》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