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特异性分泌γ-干扰素细胞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姓名:张宜俊  夏书奇  曾水娣  施理  祖萍  刘惠萍  易学瑞  田增遂  朱义鑫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广东,广州,510602;解放军第458医院进修生,广东,广州,510602;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7
摘    要:目的观察免疫应答不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数,探讨其在评价患者体内非溶细胞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83例免疫耐受期、49例免疫清除期患者和18名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为11~19个/4 ×105个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62.2%的免疫耐受期CHB患者低于正常值,44.9%的免疫清除期CHB患者高于正常值.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V DNA水平未发现有相关性,而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eAg S/N值在一定范围内有正相关趋势.13例免疫耐受期患者经乙型肝炎疫苗及草分枝杆菌制剂治疗3~6个月后,12例患者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采用ELISPOT测定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大多数CHB患者免疫应答能力,并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关 键 词:乙型肝炎  酶联免疫斑点法  γ-干扰素
文章编号:1001-2087(2006)01-0008-04
修稿时间:2005-08-08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