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不同生产方式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性状和显微差异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李阳 彭莲 米文娟 徐东 李佳慧 闫永红 邹慧琴 |
| |
作者单位: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2488,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州 510630,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248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3542):基于形态特征、药效物质及药理作用变化规律采用电子鼻建立苦杏仁“走油”预警机制及质量实时监测系统,负责人:闫永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403054):电子鼻技术快速无损评鉴阳春砂“真伪优劣”的基础研究,负责人:邹慧琴。 |
| |
摘 要: |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西藏、甘肃)与不同生产方式(野生、栽培)的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总结,得到不同产地、不同生产方式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及其差异性。方法:采集甘肃、西藏产的栽培和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样品,对其性状特征、粉末及横切面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结果:性状特征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断面颜色、点状环纹、质地以及气味等形态特征上;横切面显微特征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初生木质部、异型维管束、皮层和木栓层上;粉末显微特征差异不明显。结论:在本草考证的基础上,传统的性状鉴定法和药材横切面的显微鉴定法可作为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鉴别手段。实验结果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为质量评价、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等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关 键 词: | 喜马拉雅紫茉莉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藏药 |
收稿时间: | 2017-09-02 |
修稿时间: | 2017-11-10 |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