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欣欣,王强,吴玉斌,赵宇阳,邓钰,孙丹乔,杜新新.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18,40(5):345-347.
作者姓名:王欣欣  王强  吴玉斌  赵宇阳  邓钰  孙丹乔  杜新新
作者单位:266000 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王欣欣、王强、赵宇阳、邓钰、孙丹乔、杜新新);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吴玉斌)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4JL057)
摘    要:目的 观察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刺激A组和电刺激B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电刺激A组每日进行15 min常规康复治疗和15 min多通道FES治疗,共计30 min,每日1次;电刺激B组在电刺激A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时间至30 min,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起立-行走测试(TUGT)、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 mMW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TUGT、10 mMWS、FMA、FAC、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UGT、10 mMWS、FMA、FAC、BI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电刺激A组和电刺激B组TUGT、10 mMWS、FMA、FAC、BI较为优异(P<0.05),且电刺激B组TUGT[(18.01±6.16)s]、10 mMWS[(0.83±0.14)m/s]、FMA[(24.57±2.59)分]、FAC[(4.37±0.43)级]、BI[(71.50±9.14)分]优于电刺激A组(P<0.05)。 结论 增加多通道FES治疗时间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 键 词:脑卒中    下肢功能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