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分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回顾性研究
引用本文:王凌燕,施爱群,赵瀛,王大明,洪红,李捷,宋杰.基于弥散张量成像分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19,41(12):935-940.
作者姓名:王凌燕  施爱群  赵瀛  王大明  洪红  李捷  宋杰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康复医学科,金华 32101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康复医学科,金华 32101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康复医学科,金华 321017,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杭州 31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康复医学科,金华 32101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影像科,金华 321017,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州 313000
基金项目:浙江省金华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重点项目(2013-3-015)
摘    要: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和恢复的相关皮质下区域。 方法 纳入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例(吞咽障碍组)和未发生吞咽障碍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后患者10例(非吞咽障碍组)。选取胼胝体等11个感兴趣区(ROIs),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病灶侧与健侧的扩散张量参数扩散各向异性(FA)的比值rFA的差异,以及吞咽障碍组1个月和3个月吞咽障碍恢复时的rFA值的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FA与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度量表(DOSS)评分的关系。 结果 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各ROI的rFA值后发现,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73±0.16,非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97±0.0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和发病3个月后ROIs中扩散张量参数rFA值后,吞咽障碍组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的rFA值在发病3个月后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的DOSS评分为(4.4±0.8)分,与发病3个月后(6.3±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DOSS评分与岛叶、大脑脚和小脑上脚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 DOSS评分仅与大脑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早期吞咽障碍程度(发病1个月内)与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相关,而晚期(发病3个月后)与大脑脚相关。

关 键 词:脑梗死    吞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岛叶    大脑脚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