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外科重构手术对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引用本文:钱鹏,石开虎,陶辉,倪世豪,赵旭东,占红英.外科重构手术对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39(4):415-418.
作者姓名:钱鹏  石开虎  陶辉  倪世豪  赵旭东  占红英
作者单位:230601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30601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30601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30601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30601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30601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570295);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501041148);安徽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J2017A168)
摘    要:目的 探讨外科重构手术(解剖和功能重构手术)治疗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肺功能变化情况,并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行外科重构手术治疗的47例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对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心功能及肺功能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14.9%。死亡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后早期(出ICU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等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P <0.05),肺功能相关指标如肺活量(VC)、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MEF50)等较术前改善不佳,甚至加重(P<0.05);术后6、12个月,VC、TLC、FVC、MVV、MEF50等肺通气功能指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如残气量、第1秒呼出的气体量等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一氧化碳弥散功能甚至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外科重构手术可改善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肺功能,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替代治疗。

关 键 词:终末期心脏瓣膜病|心功能|肺功能|外科手术
收稿时间:2017/9/1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医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医药》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