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型及用药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作者姓名:朱震  张世勤  高治国  汪悦
作者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3.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摘    要: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文献,时间限定为从数据库创立至2014年9月。提取纳入文献证候及用药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后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治疗数据库,对其证型、药物及其类别进行频数分析,统计支持度、置信度等项目,对高频药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6篇,提取证型49个,涉及中药291味。证型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热毒炽盛(40)、阴虚内热(30)、脾肾阳虚(25)、肝肾阴虚(21)、气阴两虚(21);单味药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生地黄(131)、牡丹皮(110)、甘草(84)、黄芪(83)、茯苓(81);出现频次>10次的69味药物类别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补虚药(814)、清热药(862)、活血化瘀药(172)、利水渗湿药(179)、祛风湿药(61);药物中关联度较好的药对共15对,支持度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玄参,生地黄—知母。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虚常表现为阴虚、气虚,热邪、瘀血是主要致病因素,故临证补虚为必要治疗手段,而凉血散瘀法是临床常用治疗大法。

关 键 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证候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医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医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