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评价
作者姓名:许琳蔚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一区
摘    要:目的:总结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治疗方式分为3种:支持治疗(成分输血、静脉免疫球蛋白等)、血浆置换、美罗华/硼替佐米联合血浆置换,利用 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并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对生存有独立影响的因素。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52.6%),女性18例(47.4%),平均年龄(47.7±17.5 )岁,存活及死亡各19例(50%)。生存组患者的年龄较死亡组小(P=0.03)。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时间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血浆置换组及美罗华/硼替佐米联合血浆置换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持治疗组(P=0.034, P=0.008),而前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Cox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治疗方式、乳酸脱氢酶水平可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以血浆置换为基础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TTP患者的生存率,年龄较大或乳酸脱氢酶增高患者预后较差。

关 键 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乳酸脱氢酶
点击此处可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