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牙釉质脱矿情况的临床调查
作者姓名:胡丹艳  陈慧芬  吴峻青  李琥  严斌  韶青华
作者单位: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210029)2.江苏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3.江苏省口腔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南京(210029)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临床前沿技术项目(BE2022795);江苏省科教能力提升工程——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YJXYYJSDW4);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CXZX202227)
摘    要:目的 调查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及脱矿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2022年于我院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的151例患者(3 507颗牙齿),对比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使用釉质脱矿指数(enamel decalcification index,EDI)评估脱矿程度,对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脱矿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牙位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过程中有84例患者出现釉质脱矿,发病率为55.63%,性别及治疗时间对发病率无影响,青少年患者发病率高于成年患者。在被调查的3 507颗牙齿中有601颗出现釉质脱矿,发病率为17.14%,其中上颌前牙和下颌后牙的发病率较高,右侧牙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左侧牙齿,粘接附件后釉质脱矿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88%的牙釉质脱矿病损程度为1~2度,男女患者釉质脱矿程度相似,青少年的釉质脱矿程度显著高于成年患者,上颌前牙的平均EDI值明显大于下颌,上颌后牙的平均EDI值明显小于下颌,右侧的平均EDI值明显大于左侧。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较高,且青少年是易感人群,不同牙位之间的脱矿情况有显著差异,粘结附件会增加牙齿釉质脱矿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应在釉质脱矿的防治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关 键 词: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釉质脱矿  
收稿时间:2024-03-15
点击此处可从《口腔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口腔医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