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骨科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住院病历,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3 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肿瘤、吸烟、饮酒)、临床诊断、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数据。依据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是否发现血栓,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计算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及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对下肢DVT形成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为5.17%,DVT发生率较高的骨折部位为股骨髁间髁上骨折(21.88%)、股骨干骨折(19.55%)和股骨转子间骨折(11.46%)。血栓组患者年龄为(62.68±15.16)岁,显著大于非血栓组(51.75±17.25)岁,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骨折部位对下肢DVT形成会产生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不同部位骨折后DVT发生率存在差异,对DVT高发生部位的骨折(如股骨髁间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加强DVT预防。高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