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病人海马电凝热灼术中电凝功率与海马传导纤维病理改变相关性分析 |
| |
作者姓名: | 齐雪岭 姚 坤 段泽君 翟 锋 周 健 |
| |
作者单位: | 10009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病理科(齐雪岭、姚 坤、段泽君),神经外科(翟 锋、周 健)
通讯作者:周 健,E-mail:zhoujian5151@163.com |
| |
摘 要: | 目的 观察不同功率的海马电凝热灼术(HEC)损伤海马浅层所引起的海马横行传导纤维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最佳功率应用于热灼海马分子层来控制颞叶癫痫(TLE)发作的可行性,为HEC治疗TLE寻求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20例TLE病人的海马进行电凝热灼,输出功率为3、5、7 W;然后切除海马。对切除的海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并对比热灼损伤深度。结果 热灼后海马的病理形态学表现主要分为三层:浅表分子层的热凝固损伤;损伤部位分子层的水平神经元核固缩;损伤部位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水肿带;而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结构相对正常。4例热灼功率3 W,平均损伤深度为0.335 mm;7例为5 W,平均损伤深度为0.556 mm;9例为7 W,平均损伤深度为1.290 mm。锥体细胞深度在表面以下1.786~1.995 mm,平均1.836 mm。结论 HEC可使海马分子层的横行纤维变性、断裂,热灼功率7 W效果最佳,不但可阻止癫痫放电水平方向的同步化和传播,同时保留海马的记忆功能。
|
关 键 词: | 颞叶癫痫 海马电凝热灼术 海马传导纤维病理改变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