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单位:;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摘    要: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 9 mg·kg-1,总剂量控制在90 mg以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动脉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预后;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7. 50%(31/40)、35. 00%(14/40),总有效率分别为95. 00%(38/40)、75. 00%(30/40),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 679、6. 275,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及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分别为7. 50%(3/40)、5. 00%(2/40),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13,P> 0. 05)。观察组患者中预后良好病例数多于对照组(χ2=4. 053,P <0. 05);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20、2. 222、2. 051、1. 013,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促使血管再通,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 键 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取栓  血管再通

Effect and safety of arteriovenous combined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apoplexy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