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京城区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引用本文:杜颖莹,储康康,徐斌,张久平,王晨阳,方慧,邹冰,焦公凯,刘青香,张敏,谷力,柯晓燕.南京城区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10).
作者姓名:杜颖莹  储康康  徐斌  张久平  王晨阳  方慧  邹冰  焦公凯  刘青香  张敏  谷力  柯晓燕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儿童精神科;南京教师培训中心
摘    要:目的:调查南京城区6~16岁在校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FS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南京市6个区7017名在校儿童进行评估。结果:(1)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总检出率为7.6%;(2)6~11岁与12~16岁年龄组、男生与女生组的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29,48.883;均P0.001);(3)家庭结构(χ~2=36.460,P=0.000)、教养方式(χ~2=13.628,P=0.009)、与家人关系(χ~2=14.984,P=0.001)、与周围人关系(χ~2=37.679,P=0.000)显著影响着儿童FSS的发生率;(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矛盾型的教养方式(OR=0.911,95%CI:0841~0.987)、不和睦的家庭关系(Or=0.780,95%CI:0.614~0.992)、不和睦的老师/同学关系(ORF=0.684,95%CI:0.549~0.852)是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1)南京城区儿童青少年的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检出率为7.6%,小年龄组的儿童比大年龄组的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症状,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症状;(2)教养方式、与家人和周围人关系是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主要预测指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