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7-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引用本文:易文娟,王海红,王涛,许颖,张丽文,苑新海.2007-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06-108.
作者姓名:易文娟  王海红  王涛  许颖  张丽文  苑新海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0
摘    要:目的 分析2007-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发病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07-2016年昌平区累计报告47例AFP病例,均为非脊灰AFP病例,89.36%为省级医院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72.34%),不同年份间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1,P=0.000),不同年份间本地、异地户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29)。7例病例病毒分离结果阳性(阳性率15.56%),其中5例为非脊灰肠道病毒阳性,1例为Ⅲ型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1例为I型脊灰疫苗病毒相似株。2010年和2015年AFP病例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分别为71.43%和66.67%,2015年AFP病例3 d内标本送检率为66.67%,未达到北京市≥80%的指标要求。AFP病例采集合格粪便标本率低为病例就诊时间距发病时间已超14 d。 结论 昌平区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达到并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强化监测人员培训,提高便标本合格采集率和送检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是进一步提高AFP监测质量的关键。

关 键 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发病  监测
收稿时间:2017-11-21

Surveillance on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cases in Changping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2007-2016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实用预防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实用预防医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