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测压对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价值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春燕 向波 陈咏梅 钟麟 李福玉 蒋小平 徐志诚 李贵斌 |
| |
作者单位: |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2]天津第五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天津市300450 |
| |
摘 要: | 目的 以直肠全层活检病理诊断(FTB)为金标准,X线钡灌肠(CE)为对照,探讨直肠肛管测压(ARM)对先天性巨结肠(HD)及巨结肠类源病(HAD)的诊断意义.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22例疑诊为HD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ARM诊断HD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并以6月龄为度将病例分为大于6月龄组和小于6月龄组,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间ARM及CE的阳性率进行相关性比较,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ARM对HD及HAD的鉴别特点. 结果 本组选取的所有病例均行CE、ARM及FB三项术前诊断性检查.ARM的大部分诊断指标明显优于CE,但低于两项 检查联合对HD的诊断价值.在小婴儿组(小于6月龄)中:CE的诊断价值普遍低于ARM.随着年龄的增长,CE的诊断率逐渐提高,但是仍然低于ARM.两组间CE阳性率为别为48.84%和68.35%(P=0.034),而ARM阳性率为81.40%和83.54%(P=0.764).HAD的ARM诊断特点:RIAR波存在,但是表现为W型、U型等异常波形. 结论 ARM对HD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且优于CE,两者联合,更有助于提高HD的诊断价值.ARM诊断新生儿、小婴儿HD同样较准确且稳定.HAD出现“W”或“U”为主的异型RAIR波,有助于其与HD相鉴别.
|
关 键 词: | 直肠 肛管 Hirschsprung病 诊断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