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期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摘    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为研究对象,同期行健康体检的8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外周血MK、白介素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γ干扰素(IFN-γ)和IL-17。分析患儿生化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D-二聚体(D-Dimer)、免疫球蛋白A(IgA)、IgE、IgG、IgM等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儿中42例患者合并肾损害(孤立性血尿4例、孤立性蛋白尿17例、血尿合并蛋白尿2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对照者MK水平分别为291.70(248.50-396.41)pg/ml和217.30(198.98-243.65)Pg/ml(P0.05)。HSP合并肾炎组MK水平326.58(266.58-459.25)pg/ml,高于HSP不合并肾炎组的MK水平280.72(233.67-384.36)pg/ml(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IL-4、IL-6、IL-17、TNF和IFN-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低于对照组。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P伴肾炎组和HSP不伴肾炎组之间细胞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K与IL4、IL-6、IL-17、IgA和IgE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K的AUC为0.902,95%,CI为0.841-0.963(P0.001),阈值为295.50 pg/ml。MK预测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0%和88.30%。结论:血浆MK在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伴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浆MK可作为旱期诊断HSP和预测肾损害的有效指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