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工作倦怠的关系
引用本文:王黎华,徐长江.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
作者姓名:王黎华  徐长江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华,321004
摘    要: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核心概念之一,它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成功地完成某一活动所需能力的判断或信念.教师自我效能感也称教学效能感,是在"教学"这一特殊情境中构建的1],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身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幸福感是由人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2].工作倦怠也称职业倦怠,是指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从业者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在内的综合症状3].国内学者在对贫困大学生和住院医师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4-5],刘晓明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效能感越低,其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的程度越严重1].纵观国内外,对自我效能、幸福感和工作倦怠的研究较多,但很少同时探讨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幸福感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探讨其与幸福感、工作倦怠的关系,从而为制定提高教师幸福感、减少其工作倦怠的政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