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颈椎治疗过程中骨与椎体的生物力学变化
引用本文:姜淑云,严隽陶,房敏,左亚忠,龚利,孙武权.颈椎治疗过程中骨与椎体的生物力学变化[J].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11):2029-2032.
作者姓名:姜淑云  严隽陶  房敏  左亚忠  龚利  孙武权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472247);国家科技部九七三计划项目(20 07CB512700);上海市科委项目(024119022)
摘    要: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颈周肌群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颈椎稳定性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对颈椎病患者非手术疗法的效果以及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结果进行评定。 方法:实验于2005-09/2008-11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生物力学三级实验室完成。将6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牵引组,30名正常人做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对照组相匹配的颈椎病患者30例,比较两者不稳节段发生率、不稳发生节段部位,以及颈肌力学指标,并观察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和牵引治疗2周后的颈椎椎体位移以及颈周肌肌力。 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颈椎节段出现不稳病例数及节段数均显著升高。②推拿组患者治疗后颈椎不稳病例数和不稳节段数均显著减少。③颈椎病患者颈伸肌和颈屈肌在60 (°)/s等速运动状态下峰值力矩(PT)、F/E显著低于正常人群。④推拿手法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的峰值力矩、主动肌/拮抗肌比值都有显著的改善。 结论:①颈椎稳定性和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肌力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改善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的肌力是颈椎病手法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发生作用的关键环节。

关 键 词:颈椎节段  稳定性  肌力  颈椎病  推拿

Biomechan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vertebral body in the proces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ment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